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你家小区是“儿童友好型”社区吗?
来源:益童
日期:2024-08-27
浏览次数:565

你家小区是“儿童友好型”社区吗?

2020年的春节,因为疫情的原因,全国人民不得不“宅家抗疫”。大人有时候都有出去“放飞自我”的冲动,更不用说家中的孩子了,真是憋坏了。
孩子正处在“爱玩”的年纪,想要出去和小伙伴玩耍。但孩子又是“易感”人群,需要被社会特殊照顾。

如何解决好儿童活动场所的安全,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啊!
良子家里也有“神兽”一枚,也渴望出去自由活动。带小朋友去人员复杂的公共场所,大人们暂时还不太敢,只能先在小区里溜达溜达了。
所以今天的主题是关于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友好性的!

“儿童友好性”追根溯源,可能来自于 1992年《21世纪议程》,其中提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构想: 提出“所有的儿童都能获得切实的、高质量的、健康的社会基础设施”;
“为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创造安全的环境和空间条件,在这些环境中他们能够自由地获得休闲、学习、社会交往、心理发展和文化表达的机会”。

200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友好型城市”做如下定义。 “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一个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的结果,不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政治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到决策体系中。” 
从城市层面谈对儿童的“友好性”有点宽泛了,所以今天聚焦在“社区”儿童友好
A. 在《儿童权利和城市规划10项原则》中提到了“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目标:
公共空间——为儿童和社区营造安全、包容的公共空间和绿色空间,让儿童在户外聚会和活动。

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包容”、“绿色”的室外空间,是衡量一个小区对儿童是否友好的重要指标。
B. “社区儿童友好性”对儿童和社区都能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01.让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02.保障儿童安全并对风险有所准备03.提升儿童的公民意识04.确保社区繁荣发展

那么在我们目前生活的小区中,应该如何落实呢?
我们的小区在规划伊始,该如何考虑儿童友好性呢?
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该如何体现儿童的权利呢?

益童游乐规划建议
01.小区儿童活动场地应设置于整个小区相对中心的位置,以便居民能比较容易的到达。同时,尽量保证视线通达,便于家长随时看到游戏中的孩子。
02.活动场地应设置于阳光能够长时间照到的位置,尤其是上午9:00 —12:00 和下午4:00—6:00 的时间里。但又不能完全地暴露于阳光下,在炎热的夏天就会成为无人光顾之地。

03. 因为儿童经常会跑到活动场地外玩耍,所以场地周边应该有一定的安全缓冲空间。不应离机动车道路太近,防止机动车对儿童造成危险。
04.应避免儿童嬉戏的噪音对居民的干扰。活动场地应保证与住宅楼之间的距离至少大于20米

05.儿童主要活动场地面积不宜小于100平方米。除主要活动场外,其他散落布置的小型游戏场面积可以在十几到几十平方米的范围内。 
06.儿童活动场地最好与成人的活动场地或广场相毗邻,但相对独立。用矮墙、树篱或栅栏分割,处于半封闭、半开放状态为宜。

07.大型居住区设置儿童活动场地时,可与幼儿园或社区广场结合,同时结合若干小型的游戏场所或游戏设施。


精细化设计
01. 设计要处理好不同生活场景内,不同尺度的事物与儿童尺度的关系。不能以成人的“人体工程学”作为孩子的设计标准。
02.设计要考虑儿童从各种视角观察世界的可能。如俯视、仰视等;儿童喜欢向围栏外张望,喜欢窥视,可在围墙上挖空洞,满足儿童对于观察的特殊愿望。

03.儿童活动可分为个人性和社会性。应尽量促使儿童更多地参与社会性的游戏。在与其它小朋友交往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技能,懂得分享及友爱互助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04.儿童活动场地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趣味性
高差变化:丘陵、土坡或斜坡,沟渠、小溪或小水塘,隐蔽处:为捉迷藏而设计的树篱,矮墙等,沙坑,洞穴:仅能使一个孩子爬行通过的空间,泥土地面或未加修饰的荒地,草地:供孩子踢球、嬉闹跑动的场所。
具有神秘感的场地会极大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具有神秘感同时又不会产生恐惧感的场所,对景观设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05.儿童活动场地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更具有象征性和精神性。在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应能形成游乐、轻松和安全的氛围。

06.儿童的感知发育是多方位的,视觉之外还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所以,应该在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中,尽量包含多种感知的机会。如提供声音(如风铃、地板的咚咚声、树叶的沙沙声)、各种质感的墙面和地面(如树皮或卵石)等。 

07.螺旋空间与回游空间对孩子具有极大吸引力。设计时,尽量考虑回游性“迷宫”空间。游戏的路径也要考虑回游,将各种游戏场所和游戏设施串联起来。

08.儿童活动场所应设置标志性的景观,以增加游戏场的幻想特色和可识别性。如大树、钟塔、风车、小土山、矮墙、大平台等,甚至雕塑等。这样能使得游戏场在儿童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图像,从而产生依恋感。 
09.场地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尽量少用硬质铺地,多使用松软的土地、草地、沙地及木板和木屑地面。因为儿童对地面的注意力远比成人高,地面的设计应提供富有变化的高差和质感。如光滑的、粗糙的、软质的、硬质的、干沙的、湿沙的、草地、砖地、石材、水泥、树皮等。

10. 活动场地的指示系统应尽量用较大的字体,且能使家长和儿童都容易明白注意事项。可利用卡通漫画的方式,以较为活泼的形式创作指示牌。
11.建议公共广场和活动场地的地面设计具有游戏功能的铺地图案。如跳房子、打沙包的格线,跑道或迷宫图案等。

12.每个活动场地都应考虑儿童无障碍设施,以利于残疾儿童的使用。有高差的游戏场必须设有坡道和扶手。   儿童活动场地是一个社区乃至城市的活力中心之一,应该让这些场所互为共享,发挥更大的作用。